尋 找 舞 樂 山   地圖1 地圖2

  日本統治時代,自從最後一張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在昭和十四年(1939)出版後,一直到1945年戰敗投降為止,台灣的測量事業究竟如何?現有的資料中似乎難以查證。部分區域已埋設完成完整的三角點網,卻找不到相關繪製完成的圖,個人認為既然已實施測量工作,可能是因為戰爭的原故,以致於來不及出版地圖。王雲卿先生所編輯而成的「台灣山岳一覽表」中,為山友提供了大部分的三角點資料,但是除了少部分有誤外,也留下了幾處空白的三角點號碼,其中舞樂山這座山,記載是屬於二等三角點,但是沒有號碼資料。像這樣的情形,已經有一些山尋獲三角點,可填補本來沒有的號碼,例如:標高2778公尺的巒潭山二等三角點1692號;大里仙山2043公尺二等三角點1677號;新仙山3127公尺二等三角點1678號;公山2635公尺二等三角點1681號等。根據個人的推斷,如果確實埋有基石,舞樂山應該是二等三角點1673號或其他未知號碼(參考附表)。
  舞樂山標高海拔2955公尺,它的高度至今仍未能確定,有可能光復後一直未尋獲基石,故無法測量,民國五十年代聯勤所出版的五萬分之一地形圖裏,及六十九年十一月由戶外生活雜誌社出版的"高山導遊圖"都標明山頂為2972公尺;三角點標高2954.7公尺,兩者距離約0.5公里,最新的經建版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在布拉克桑山附近與上舊地形圖比較,高度有近20公尺的誤差,新圖上目前有一個2955公尺的獨立標高,但已無標示三角點符號,其相對位置應為舊圖上的2972峰,具此推算舊圖上的三角點位置應在2955峰東南方約500公尺處,這一點目前的高度約2930公尺,若加上20公尺的誤差,仍符合三角點的高度誤差,有了這個線索,當機會一來,希望能解開這個謎底。
  傳統的百岳路線,布拉克桑山及新康山都是二座山一起爬,走布拉克桑這一線通常是輕裝來回,從3036公尺森林三角點要到舞樂山,直線距離有2公里遠且根據資料記載其中有斷稜阻路,經過估計後,若採用傳統路線,至少須五天以上的行程,這一次的探勘使用一條新路線,從東部的南橫公路出口,由錦屏林道進入,以四天的時間到達三角點所在地探勘,雖然最後沒有找到它,但是這一段精彩的路程仍值得回憶。
錦屏林道在現在的地形圖裏,並沒有標示出正確位置,此次探勘時車輛約可行走約30公里,林道盡頭有造林小徑繼續通往溪對岸的工寮,工寮分為上下二間,大約有二十多名造林工人經常居住在此,原本林道可以通到工寮,因為溪底到工寮這一帶地形太陡峭,以致未修復道路,走到工寮約需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工寮的東、南、北方都是造林地,造林以台灣杉、櫸木為主,此時大部分都還是幼苗階段,依據往例推斷,三五年之內造林工作尚不致停止,林道、工寮等設施應該會保持良好。
  由工寮後方出發,有清楚又好走的小徑,沿著緩慢上升的稜線,上升十分快速,海拔近1630公尺時,穿過新開闢的紅檜造林地,從這裏沿山腰往西平繞,可通往一個神秘小湖(如附圖所示),湖面海拔約1630公尺,湖水從西側溢流而出,湖岸區折,四周被茂密的原始林圍繞,極富幽靜原始之趣。若要登前樂山可從此地繞過1740M山頭然後順稜而下,前樂山三角點在一尖銳的小山頭上幾乎已埋沒土中,除西面外展望不錯。
  繼續往舞樂山前進,小徑在1700公尺附近逐漸消失,繼續往上行至稜頂時,森林下落葉繽紛,地形平坦,忽然間一條康莊大道出現在眼前,這條路應該就是從羽美山造林地直通而來的獵徑,這條路頗具規模,大致沿著稜線上升,走著走著心想此行運氣不錯,誰知才一會兒就誤入歧途叉開了稜線,繞到1866峰東側的山腰,這條叉路十分清楚好走,在1750公尺越嶺點時,一路直下溪底,這才查覺有誤,這條叉路一定是最近原住民採集愛玉子使用的小徑因此特別好走,平坦稜線結束開始爬坡時錯過正確路徑,不想再走回頭路了,依地圖循稜線登上1866峰接上主稜線,雖有山刀闢路仍十分難走,所幸終於在1850公尺鞍部接上原來的小徑,繼續前進。到達1900公尺平坦稜線盡頭,攀爬陡坡之前,遇到一個廢棄獵寮,周圍生長一些潮濕地帶才會出現的植物,這裏或許可以找到水源吧!為了趕路無法久留。這一段陡坡海拔由1900公尺急劇上升至2100公尺,所幸小徑路況尚好,此後進入地形圖上2203、2217、2229三個山頭附近,此處潮濕多霧,類似大鬼湖一帶森林景觀,這裏經常被雲霧圍繞,滿佈松蘿的森林裏,分佈著許多不規則的小稜線,中間夾雜淺溝及乾涸的小水池,2100至2400公尺的範圍裏,到處可見到這種現象,這段海拔應是雲霧最常駐足之地。
  獵徑在2480公尺鞍部完全消失,我想是因為山高路遠,高海拔地區動物的數量變少,若是在此捕獲一隻山豬,背回家至少也要二天,實在太不經濟了。這裏再往上必須靠山刀闢路前進,久違不見的茂密茅草也出現在眼前擋路,松林下常伴隨茅草的出現,大慨是樹蔭不夠濃密,阻擋不了毛茅草的生長吧!2720公尺時接上小稜線,稜線也趨於和緩,但路況依然不佳,隨著高度計指示超過2800公尺,矮箭竹及高山茅草也逐漸取代了茂密森林,這時體力雖然漸漸不支,心情卻興奮不已,終於登上主稜線了,向北眺望,新康山挺拔而立,氣象萬千。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尋三角點,此行的目的也在於此,稜線在此寬約50公尺,而且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山頭,找尋基石實在不易,六個可能的地方(參考附圖)都仔細找過,卻都沒有發現,2955峰也是可能性很高的地方,可惜稀疏的五葉松下,落葉形成的腐植層太厚,妨礙了視線,二個小時過去了,不得不放棄搜尋,臨走前回望這幾個山頭,心想不知是否有機會能再回來找尋。
  回程僅五個多小時就回到1150公尺造林工寮,晚上與原住民朋友在火堆旁天南地北的聊著,天一亮我們就要回家了,但似乎心有未甘,臨時決定回程時利用林道前往西舞樂山,此山距林道約2公里遠,山頭附近仍然是原始森林,三角點位在一個小尖峰上,峰頂僅有二、三坪大,基石早已被苔蘚覆蓋住,若不是已確定位置,極可能錯過,舞樂山的基石若存在,也是這種情形吧!
  以四天的時間往返舞樂山,基石未尋獲是此次行程中美中不足的小缺陷,但是用西舞樂山來代表亦勉強算數,反正只有一字之差而已,此行由最低點溪底海拔860公尺,一直到2955公尺的山頂,落差極大,中途重裝背水在2420公尺的營地紮營一晚,在1150公尺造林工寮二晚,過程中幾度背負重裝開路,辛苦可想而知,但現在回想起來,過程令人回味無窮。   2000/3/5.
後記:
  2000年11月間從屏東友人獲得的早期測量資料,其中有記載舞樂山三角點的經緯度原始資料,經換算其位置應在現今地圖上2955M標高處,但經過此次仔細的搜尋後可知三角點並不好找。


  2004年3月收到人事行政局通知,在正式報到上班之前再來爬一次山,計畫要上舞樂山找基點,四個人在台東池上會合後進入錦屏林道,林道後段比以前又多整修了幾公里,起初還猜想路應該會很好走,結果走到溪流之前還有路跡,接下來到工寮的大路沒了,朝工寮的方向摸索前進,天黑了還卡在陡坡中間,漆黑的深山夜裏,四個疲憊的探山者正背著重裝攀陡坡,完全沒路的硬闖深怕遇到垂直岩壁,一路不斷的落石也不知如何閃躲起,這條稜線很陡,前途未卜,到了八點多緊急露宿在廢林道上(259803/2564467),找不到工寮旁的水源所以沒辦法煮飯,也沒有升火早早就寢,希望明天能找到水。遠處南橫公路上隱約可見到新武部落的微弱燈火,突然覺得營地周圍有多處不明的發光體,越看越不像是月光下的樹影,起身察看後發現地上的乾草根竟然發出很強的淺綠色螢光,拿在手上如同夜光塗料一般耀眼,入夜後最初並沒有發現,睡了一會兒才慢慢出現此現象,眼看四周點點螢光實在不解,沒有人有力氣去猜測那是什麼原因,闔眼大睡,半夜張開眼發現四周依然亮晶晶,連身旁整株造林的台灣杉也跟著發亮,暗夜不見明月,閉眼沒多想繼續睡直到天亮,隔天,一行人山照爬飯照吃,昨夜一地的枯枝落葉白天看來再平常不過,這神奇的光也許是我們上山修練多年即將得道前的徵兆吧!
  隔天決定放棄舞樂山改去南舞樂,收拾妥當後朝稜線高處上升,到了約標高1200M終於看到了工寮(259646/2564334),繼續推進到第二工寮,房子早已傾倒荒廢,舊路已經幾年沒人走了,順第二工寮的舊水管腰繞廢林道,一直走到溪流處小休息,出發後仍然繞山腰,沒路跡但是不難走,上稜線開GPS 才發現位置已在1760峰東側約1630M的地方,朝基點前行約20分鐘後抵達,由現場看起來也是幾年內沒人來。
  回程到達造林工寮附近時路況極差,分頭找尋這一間在稜線上肉眼已可看見的房子,已走到30公尺外竟然還看不到它,到達工寮後輸入昨晚營地的座標並開啟GPS 的導航功能,沿廢林道行走距離逐漸接近中,最後竟然準確的到達營地,GPS的強大導航能力在此展露無遺!

2004年3月的造林工寮現況    

2006年2月由東舞樂山西行終於解開謎底,此次行程在登山補給站可查看。 2006月2月2日尋獲基點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