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杜蘭山 地圖

前 言:

  泰雅族由於分佈地域廣闊,在花蓮縣境內可概分為三個支派:住於立霧溪中、上游(天祥以西)者,稱為內太魯閣群;居於立霧溪下游、三棧溪及和平溪下游者稱為外太魯閣群;居於木瓜溪流域者,稱為巴托蘭群,早期漢人亦稱該地區的族人為「木瓜蕃」。巴杜蘭和巴托蘭應為中文譯名的差異,巴托蘭群一般以巴托蘭社為代表。

  巴杜蘭山海拔2506公尺,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境內太魯閣大山南方約3公里的肩狀稜上,有一顆三等三角點5992號,2003.02.25登頂,計畫以二天的時間自台電龍溪發電廠向北前往探勘,參加人員:吳耀崑(領隊)、tacan(記錄)及二名測量員共四人。
行程概要:
  24日上午由銅門入山,約12點到達龍溪發電廠,這裏是攔截巴托蘭溪谷(也稱龍溪)的小型水壩,與電廠值班員交涉後車輛直接開過攔水壩到達對岸廠區(標高1280M),窄小的鋼鐵製大壩看起來不太堅固的樣子,雲霧飄渺中自車上朝下看只見深藍色的湖水就在車輪正下方,上到電廠的停車場後下車整裝,簡單解決午餐後放棄原定重裝在山上紮營的計畫,原因是整裝時領隊吳耀崑發現整個大背包竟然忘了帶上來,因此少了一些食物及裝備,決定當日就住在電廠的工寮,因為營地距山頂太遠只好利用下午的時間先去探勘登山口及上山的路況,讓隔天的探勘節省一些時間。
  午後大霧籠罩山區能見度很差,和領隊二人輕裝四處探路,電廠東側有一條路平繞山腹數百公尺直到通到巨大的鐵管處為止,大型輸水鐵管向南直直的降下,鐵管旁有水泥階梯陪伴似乎無窮盡的消失在霧氣中,這鐵管應該是水力發電的設施,不過此處設備有點荒廢不像是正在使用中,不知是何故。
  自水泥工寮上方的登山口(1300M)有明顯的路跡上山,有多處狩獵痕跡,到達1500M附近看到很新的東海大學路標,往上又有興大法商的陳舊路標,一路探至1600M路況尚明顯,闊葉密林中還算好走叉路也有好幾個,綁好路標隨即折返下山過夜。
  第二天一早0620出發,通過昨天探路終點,才走一會兒到達1650M時路跡變差,不時要砍路而行,1750M出現散生扁柏,一直到1800M之前路況都不好,左繞到1800M滿佈石楠的稜線路跡又清楚一些,在1840M處休息定位,此處的石楠長得很茂盛,只能左右不斷的蛇行,高大的檜木越來越多,1940M處主稜線有大片的石壁無法通過,要自東側迂迴上到稜線,獵徑變得好走一些,2150M長稜上森林非常壯觀,巒大杉(香杉)在此有一處不小的族群,西側山坡有幾棵大樹,懂植物的專家一定會很高興看到這一片未經破壞的寶地,2200M經過一棵斜躺的紅豆杉神木,2270M有一間破獵寮,屋前的溪溝目前無水(其實是有的只是當時沒發現)。
  過獵寮後2300M起優美的檜木林出現在眼前,成千的大樹筆直的生長在此,檜木非常密集分佈而地表則是箭竹的天下,或許不如棲蘭山但仍然令人贊歎,花蓮縣秀林鄉一帶如果沒有歷經大量伐木這座山也許不希奇,木瓜山、嵐山、大安山歷經五十年的砍伐,大好的森林已消失無蹤,所幸林道及鐵路沒有通到這裏,才能存在這塊淨土。2420M舊路跡已不太清楚,位置在基點東側山腹,路的方向也朝西北而去,放棄此路線直接朝東砍路,箭竹越來越高且密,很辛苦的砍路前進,離基點約100公尺時遇一帆布蓋頂新闢的獵寮,可惜沒有直接開到山頂的路,雖然目標僅數百公尺還是要用力的砍,雖然很辛苦但終於上到山頭上了。
  山頂一片平坦約有數百坪大,箭竹濃密又有不少大倒木及枯木,手中雖有GPS還是找不到三角點,大概只能縮小到半徑15M左右,基石遍尋不獲,一個多小時過去挖了很多洞後還是沒有發現,連二十多年前聯勤大測量時遺留的舊木架都挖了出來,正當要放棄之時,幸運在10公尺外找到一塊深埋土中的正方形木板(長寬約30CM),依據經驗這是二十多年前聯勤大測量所遺留下的(在木板上放置經緯儀),開始地毯式探測(山刀刺向土裏),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找到地平線下的三角點,頓時士氣大振,這趟總算沒白來。
下山只用了二個多小時就到達登山口,收拾後下山回花蓮吃大餐了。
結 論
  此山位處太魯閣大山南稜上,高度有2506M,沿途的森林相當原始,自闊葉密林上升至針葉林是一條值得探勘的路線。
  三個月後(5月24日)沒想到我又再度造訪此山(第一次是清查,此行是觀測),三個人自電廠後方重裝約4小時到達2150M平坦的寬稜上,在大香杉旁紮營,輕裝去找水順便將儀器背上去藏起來,2270M獵寮旁邊的小乾溝乍看之下是乾的,往上游爬升約10M竟然發現活水源,還有一根鐵管引水,通常在山上都是朝下游找水,在這裏可是行不通的,也許往下去找還要很遠才能取到水,這一次上來做測量,除了十多公斤的設備外每人還背水五公升,上次來時沒仔細找水的結果就是此行被沉重的背包壓得喘不過氣,這處水源對往後來的山友實在非常有價值,結果晚上水竟然多的用不完,營地這裏中華電信的手機可通。自巴杜蘭山要去北方不遠處的太魯閣大山直線距離剩3公里落差800M,若在獵寮處補充水源將會輕鬆許多,單攻估計約3天可完成,走奇萊東稜時若改由此處下山,一天之內應可自太魯閣大山下到花蓮,
  第二天早上八點半準時趕到山頂,執行GPS測量在山頂停留大半天,為求收訊良好砍樹砍到手軟(沒有砍紅檜),休息時還烤香腸來慰勞自己,山頂紅檜成林上次來時沒注意到的芒萁大量的生長,甚至於蓋過箭竹,到了冬天它就會枯死,也許就是這樣年復一年的堆積才會掩蓋住基石,這一次停留的時間多,又把三角點四周挖深一點,在地平線下約5公分找到興大的舊路標,十四年的時間在此地就有很大的變化了,感覺基點有點鬆動,原來它已斷成二截,但下半段仍在原位。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