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山            航跡檔 (Mapsource)     航跡對照圖(trackmaker)

        
  人為什麼要爬山?在爬了二十多年山的現在還在思考這個問題似乎有點可笑,從小在山上的生活經驗使我無法忘情於山林之間,攀登未知的山是一種非常大的誘惑(語出山的世界/梅棹忠夫),這本書也提到在日本登山的年齡層已中高齡化,台灣的年青人同樣越來越少上山,唉!感嘆一路行來卻從年青人這邊悄悄移動至另一邊40歲以上的“中高齡”,爬山還是要把握時機,等老了以後體能方面只會不斷衰退而無法維持。
  說到二子山一般人一定先想到“二子山溫泉”,一南一北的二子山都在花蓮縣境內,日本時代的舊圖上二座都標示二子山,為了區別新圖已把有溫泉這座另稱為“南二子山”,它們的山型遠觀都是雙峰並峙,高度也相差不多,雖然中興大學已在二十多年前登過文迷和二子,但那時和平林道正在大肆伐木,林道四通八達,這一帶山岳已有多年不見新記錄,想必廢林道的茅草一定盡情的繁殖,此行以五天四夜的時間來挑戰二子文迷,看地圖就知道登山路程遠不確定的狀況也多,其中最要感謝的是今年過年期間賴兄的辛苦探勘得到珍貴的資訊,六人分從台灣北、中、南、東前來,QQQQ小姐、北京人和賴兄當天稍晚抵達、小沈、小林及本人2/27日下午自迴頭彎停車場出發,順往竹村的道路約行1.4公里後右行九梅吊橋(H760M),吊橋的位置比對過日本地圖後發現新圖有明顯錯誤,照理說按航照圖縮圖的經建版地圖不應偏差這麼多,過橋後順之字型步道爬升約400M抵達蓮花池第一天住宿於此,教堂前的二根石柱看起來像日本駐在所大門遺留下來的,因土地被國家公園收回目前已無人定居在此,水塔無水須改用其他水源(或接雨水),蓮花池從無人居住的森林到原住民的定居,後來日本人來了又走了,榮民的開墾同樣來了又走了,也許很久之後終將恢復成無人活動的野地。
  第二天一早二組人才在蓮花池會合,沿登山小徑抵達祖輪山升高550M,初春的氣候正適合登山,路況尚好但有點濕滑,吃力的重裝爬坡後稍事休息,此後稜線上上下下左彎右繞感覺朝暾山真的很遙遠,又爬高約485M抵達2071M森林點,山頂上看到好幾棵盛開的杜鵑花,據GPS實測推算高度約在2085M比地圖標的高一些,接著遇一處小斷稜可直接穿越或低繞(H2140M,303122/2682110),下午二點終於到達2249M朝暾山,比起祖輪山來的人少多了,由九梅吊橋至此已上升達1500M,短暫停留後又很快的下到和平林道後端的支線,和平林道真的很長!林道雖廢棄多年但仍可行走,此處也沒有近期打獵的痕跡,野生動物很多,到達上次賴兄住過的營地發現水源變少了,本來想直接推進到下一個水源,所幸北京人眼尖在附近發現一處小水源,大家也累了一天隨即決定在此紮營,晚上星光滿天,但隔天一早天氣變差,順著廢林道走,到達上次賴兄折返的崩塌地前決定截彎取直由稜線穿過去,上去之後再陡下北側的林道,九點半順利到達溪北工作站,此建築物下半部是鋼筋水泥上半部是木頭,目前還能居住,水源不在房屋下方的主林道上,要走上去一點才能找到水,除了水源地有水,朝上游或下游都是無水的,由工作站後方出發至水源有廢林道,造林地還有幾間屋子,苗圃的位置據工寮內發現的林班圖應該在工作站的下方,不過也是荒廢不堪了。
休息後輕裝前往二子山,沿小溪南岸森林上登,剛開始為紅檜造林地路況好走,這一帶伐木後還留下不少台灣杉和紅檜巨木,但接近稜線時遇到昔日伐木區,倒木加上密箭竹使得前進緩慢,一直走到分稜點小山頭才稍微改善一些,由此地要降低至二子山前最低鞍部因稜線陡降,要先朝北稍降後再腰繞至鞍部,之後路線避開伐木後留下的倒木荊棘區域,接近山頂時主稜上的舊路跡有時變得明顯一些,1230到達標高2565公尺二子山,最高點高出基點處約一公尺周圍箭竹多,回程由分稜點朝西走,一路上舊路跡斷斷續續,但比起上來的路好走很多,回工作站後開始下毛毛雨,一整夜都沒停止。
  第四天的文迷山是此行最遠的目標,穿上雨衣出發,由工作站出發直上“烏龜頸”後下切至北面的林道(回程改為直降溪溝路好走一些),靠著GPS精確的指引大大提升找路的效率,經過一間廢棄造林工寮,林道要不時的砍路才能順利前進,遇到一處寬度約100M的崩壁可小心通過,此後可順林道走到稜線大轉彎處,先順稜朝西北走會看到一部廢棄的流籠引擎,隨即降低至廢林道,此林道叉路口就在主林道轉彎處,這條地圖上沒有標示的廢林道由東側繞過2217峰,有幾處崩塌要鑽過密茅草,途中又遇廢工寮,幸運的繞行至文迷山登頂前的稜線,出現紅檜造林地,因濃霧加上地形圖的偏差(經比對地圖偏西約100公尺),順林道繞了一圈才順利上到往文迷的稜線上,稜線上還算好走仍留有伐木遺跡,有幾處瘦稜可順利通過,登頂前看到一顆還不小的紅豆杉,終於登上文迷山,三等1578號基點是測量資料上的一個異數,真正的三等1578號依資料順序上來推測應該設在日本北海道,日本時代留下的成果表是三等測量,但是在台灣1578應該是二等的號碼系統(三等4000號之前在日本),推測可能是在二等的“二”中間再加一橫而成為三,也可能是日本1919年之前沒用完一併運來的,1578四個數字則確認無誤。
  最後一天預定由工作站下山,天氣放晴了可見南湖和中央尖山上的積雪,一天之內要下到登山口並回到高雄真的不容易辦到,總計13.4公里的行走距離高度落差1450M,0710出發/1003回到朝暾山/1513蓮花池/1630登山口,下山走了9個多小時,上車原路回台中,1830在合歡山莊到武嶺這段路因結冰車子差點上不去,還好小林駕駛技術高超終於趕上2210在台中搭上回高雄的高鐵於2315回到家。
  二子山的伐木造成林相浩劫,高價的檜木引來無情的砍伐,從長達70K的主林道及多條支線就可看出林道對此地造成的重大影響,20多年後還是恢復無望,造林仍是心裏的一點補償,數十年來林相更新的政策對全台灣的原始林是一場世紀大浩劫,走過很多砍過樹的地方根本就沒造林,為了造林除了砍伐地區還把原來沒有砍的原始闊葉林也一併除去,在那個大量砍樹的年代,伐木是政府的政策也是創造財源和製造就業機會的一環,只要人們還有對木材的需求,伐木就一天也不會停止,台灣富了就轉向別的國家購買,只是把伐木現場移到別處而已。

 


2085M森林三角點,不同於陸地測量部,這是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所立的三角點。

2565-2

 

60K溪北工作站,屋後的稜線就是烏龜頸,右方的鞍部是我們經過的地方。

2565-2

 

二子山三角點,孤單的立在山頂上已70多年。

 

謎之號碼

2565-3

 

三等三角點

2565-4

 

右邊是南湖大山左方是中央尖山

2565-5

 

 

俯瞰蓮花池

 

林道上看朝暾山

2565-10

 

 

經建版1/25000地形圖在文迷山附近有明顯的誤差,登頂前的紅線正是瘦稜所在,中間一段綠線是廢林道,林道轉折正是稜線所在(交叉點),因為信任地圖走到地圖上的稜線上,結果卻身在山腰,地圖上的稜線應東移約100公尺,左邊的林道支線應該就是此行所經過的廢林道,不知何故沒標示清楚,這些錯誤應該是聯勤測量單位沒有仔細修圖的結果。

 

當舊地形圖套上航跡後,顯示出文迷南方的稜線準確度還比新圖好得多,但是2217峰南側鞍部對照實際的地形就不太相符了,70年前的製圖技術不能和電腦時代來相比,測量的精確度和花費有關,有這樣的水準已是難能可貴了。

25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