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內本鹿        航跡圖

  下山已經好多天了,登山行程一開始實在不知從何寫起,因為每一天都行程滿檔,一幕幕美景和心情都儲存在混亂的腦中,十多年沒有再進來延平林道,過客回來了,看著古道及散落各地的石板屋遺址,70年前這裏曾經是日本人統治下的內本鹿,更早之前統治台灣長達212年的清朝官方卻沒有進入此地過,而僅30多年歷史的相原山造林背工路終究也會隨著時光的推移變成另一條古道,2000年前內本鹿有人居住嗎?布農人和日本人也只是過客之一,在21世紀初還繼續在延平林道沿線各處林班地進進出出的造林工人、獵人和登山著同樣也都是過客。
  從1月27號晚上抵達紅葉國小,一直到2月3號下午4點走到台東水利會在鹿野溪的灌溉水圳入口為止,7天中累積非常多畫面,在重重難關中辛苦完成延平林道至鹿野溪的路程,不含車程統計GPS的航跡總共走了大約81.6公里,忽略一些數十公尺的小起伏之後總爬升約4500公尺總下降約6000公尺,攀登山岳:和原山(2055M,三等三角點7174號)、小禿山(2590M,三等三角點7166號)、西亞欠山(2305M,三等三角點7164號)、桃林山(1505M,三等三角點7156號)、嘉代山(2363M,三等三角點7162號)、優男山(1973M,三等三角點7163號)、楓山(1221M,三等三角點7155號),7座基點峰等級都是三等,其中沒有包括其他一等或二等三角點的情形也真是很少見。
  28日一大早由紅葉村進入延平林道,林道10K經過嚴格管制的林務局檢查站,車輛可抵達約28K附近,幾十年以來這條路一直修理也一直崩壞,1997年間曾經進來幾趟,車輛可到達53K小禿山北方近處,不用半小時即可登頂小禿山,那段時間我也自出雲山林道進入到常盤駐在所附近,可以說因為採愛玉子東西兩邊的路徑在內本鹿地區交會。上午11點背起背包正式出發,車子由小林的朋友原路幫忙開下山,車行盡頭里程28K林道海拔約1660公尺,本日沿途大部分路段都是上坡,裝滿糧食後每個人的背包都很沉重,輕鬆騎機車到48K工寮的感覺只能留做回憶,此後雖然有些路段茅草很長但都還能鑽過去,這段路明顯有很多人進出但卻沒人出手將路砍大一些,大家的默契就是公共區域不動刀只用鑽的,私人的區域才會整理得好走一些,下午3點半到達38K工寮,雖然走在廢林道上不知不覺中高度已上升600公尺,第一天果然是最累的,6點半走到天黑至43K工寮住宿,此工寮以前來爬美奈田主山時曾住過,那時四面牆壁都完好還能把門關上,現在只剩屋頂還在了,第一晚有7位山友同住,在阿堂兄高超廚藝料理下,連鮮魚和烏魚子都吃得到。
  第二天(29號)早上6點出發,天還沒亮,小花兄弟決定放棄小禿山的行程,互道再見,7點18分到達48K工寮,以前也是可騎機車到這裏,多年後再回到此地有點蒼海桑田的感慨,8點至林道叉路取右上這條支線,左下這條可以通到小禿山北鞍,廢林道崩坍處處但仍可勉強通行,8點46分至T字型叉路,這裏同樣是十多年前可以騎機車上來的地方,路旁還找到那時候綁的博岳路標,右方的林道叉路可以通到相原山,9點13分至林道盡頭,繼續順著布農族返鄉活動小徑前行,半小時後接上30年前造林“背工路”,這種寬1公尺的路非常好走,10點經過一條小溪決定當天要在此紮營並輕裝往返和原山,還好路徑沒有下降太深就能經過有水營地,此地標高還有2100公尺,紮營地重新整理擴大後可睡五個人。
  5個人輕裝出發,跟著背工路走一小段就順稜線西行緩降,大致上都是走在稜線上路跡還很明顯,降低至標高1700M的平緩坡地上發現幾處舊石板屋遺址,此處也是內本鹿地區的舊部落,繼續往下有一段路茅草荊棘很密,感謝前人的開路上午 11點40分到達溪底,因為找不到過溪以後的路,經過一個綠色的小瀑布,往下游走約100公尺左右,直接從溪邊的造林地陡上,人工林地面乾淨,路雖陡但不用砍路,沿右方大崩壁邊緣小稜線上登,12點40分接背工路(海拔1790公尺),回鄉的路應該是繞過崩壁而來的,好走的背工路行走5分鐘後接連經過2條小溪流,路旁有舊工寮遺跡,過小溪後離開背工路朝山頭直上,從1450M的溪底到和原山三角點都是造林地,只有快到山頭上才出現一些茅草,下午1點45分到達三角點,基點有舊航測帆布,將周圍的茅草清除乾淨,山頂上可以看到僅一溪之隔的猿邊山,8年前曾經在那裏眼巴巴的望著和原山,終於來到這座有點遠的山,日本也有一座和原山,http://www.sophia.gr.jp/~tanase/satoyama/012004satoyamakiroku29htm.htm,下山為了不走夜路加快行進速度,3點20分又下到溪底,發現不怕人的水鹿,對著牠拍照動也不動,吃點熱食補充體力後在5點30分爬回到營地剛好趕上天黑之前,晚上天氣很好不搭外帳直接露宿。
  30號早上8點出發,吳、邱二人因假期的因素先行折返剩下三人繼續行程,重新分配往後幾天的糧食,往小禿山前進,先爬升至2350M附近再腰繞回主稜線,雖然沒路跡可跟但是密林內很好走不用砍路,找到一處路況較好的下切點,下降至乾溪溝再腰繞上主稜線, 9點24分到達麻天久留叉路口,這個地方是小林和楊兄去麻天久留山時重要的路口,小休息後順稜行走,稜線有水鹿等動物的路跡,11點20分到達小禿山三角點,12年前曾來過的小禿山印象已經很模糊,只感覺茅草少多了,休息時在腰間發現一隻還沒咬進去的八支腳,通常越多野生動物活動的區域這種寄生昆蟲也越多,之後向第一乾湖前進,剛開始路況很糟但是越走越好,楊哥幾年前曾自此地走到麻天久留山,除了他的舊路標還有較新的白色北登路標,路徑一度太偏南而繞山腰接回主稜線,1997年的西亞欠之行是順溪溝走下去再橫切到第一池,印象中溪溝不好走,儘量沿稜線向第一池前進,看到下方谷地似乎較好走就朝乾溪溝下去,遇到一個黑水池,很快的眼前開闊起來,第一池到了,西亞欠和小禿之間的三個湖泊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湖水都沒有出口各自獨立,第一池和第三池最低出水口都比池底高出20公尺左右,第二池另稱妙妙谷,裏面的植物沒有多年前來時的茂盛,看起來變得乾燥很多,下午2點到達西亞欠山東方近處的第三水池,估計這個盆地長約260M寬約150M,雨季應該會是個大湖,此時廣大的凹谷池底只剩一點點水,水裏還有眾多紅色的小蟲和黑色的甲蟲,不得已用襪子過濾後還是要喝,池底中央可見一直徑30公尺的圓形區域,應該是有人刻意將其中石塊撿走,似乎要拿來當直升機降落處,誰需要坐直升機在此降落?這個問題讓我好好想想。
  天黑之前利用時間至西亞欠山一遊,這段路僅數百公尺路況良好,用GPS導航很快就腰繞到西亞欠基點峰,三角點變得很好找遠遠就看見,十多年前來此時因基點附近的松樹還沒長大大量茅草盤據了整個山頭,目前茅草幾乎全死光了,松針鋪地,地面因此很乾淨,基點沒設在小山頭上而是西南約30公尺的坡面上,想當初在最高山頭幾乎把茅草全砍掉還找不到三角點,為此還在小禿山的茅草叢中蹲了一晚,差點被冷死,今天隔了12年再度重返西亞欠,證明了當初確定沒找錯山頭,只是不知基點沒設在最高點,12年前重返的承諾終於實現,回營地之前不走回頭路改走直下湖邊的捷徑,回到第三池天也快黑了,營地設在整個凹地的西北方海拔約2230公尺,晚上氣溫約4度。
  第四天預定輕裝往返桃林山,7點25分出發天氣晴朗,向南走在寬稜上,地勢起伏不大,一直到“雙股稜”處(標高2240公尺),自此開始一路順稜線降低到標高1505公尺的桃林山三角點,一路上林相很好幾乎不必使用到刀子,但是由高處往低時雖然有GPS來指引,大方向不會有問題,遇到分稜點時會短暫找不到路,因電子地圖的偏移問題卻多繞了很多冤枉路,這次的登山活動對這一點有很深的體會(比較往返航跡可發現不同處),順稜線會通過一處“巨石”是一個突出約3層樓高的大石頭,接近三角點前出現很古老的獵寮遺跡,基點旁有舊駁坎可能以前有人住在此地,這裏離內本鹿古道已不遠充滿舊部落遺址的景觀,此地有好展望可以清楚看見對岸的太兒麻山和平野山甚至出雲山,回程只用了3小時30分就回到營地比去程下坡還快,因營地水池的水實在太差,決定午後4點拔營朝嘉代山方向的溪谷急降找水,又回到早上走過的鞍部,下切溪溝一開始還很好走,隨著高度降低路況變差,原本想說降200公尺就可能有水,事實上要降300M才有水,下降過程中有時要腰繞兩側山腰或直接走在乾溪溝上,天色漸漸昏暗,沒有水源也沒有平坦營地,可能是乾季持續太久了水就是沒出現,發現水的那一刻心情真的很高興,至少今天晚上不用喝髒水了,溪溝營地經整理後還算平坦,水源在標高1950公尺處,再往下反而沒水,夜晚營地溼冷。
  第五天朝嘉代山方向繼續下降,再降低200公尺到主流處,這段路不能再走溪溝而是要順北側的稜線下降,一度受阻於溪谷,腰繞走稜線順利下到溪流處,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溪邊還有獵寮遺跡,說是打獵猜測更可能是採牛樟的人留下的營地,煮個熱食補充熱量,背一天份的水,過溪馬上直上600公尺的嘉代山山頂,這段路比預期的還好走,坡度還算適中,沿路台灣杉及紅檜巨木發現非常多,是一條很棒的巨木稜線,近山頂前出現短箭竹所幸不太礙事,接到稜線後發現還很新的砍痕,稜線上通行容易,很快就到山頂了。
  嘉代山標高2363公尺,山頭上除了三等三角點另有一顆不太明顯的森林三角點,地表上生長著短箭竹有舊航測帆布,稜線上有新的砍痕一直通到優男山,短短2公里就可到達優男山基點,這段路自2363M降低1973M完全沒有台灣杉或紅檜等針葉樹存在,和溪底至嘉代山所見截然不同,或許這才是延平林道沒有開闢至此的原因,密林中很快的就到達優男山,優男山標高1973公尺三等三角點7163號,優男(?????)位於平坦平稜上的闊葉林中,意思是風雅的男人才會來爬的山,基點沒有特別放在山頭上,可能也是什麼測量上的因素使然,這座山來的人應該很少,看周圍景觀沒有GPS並不好找,三角點的四面的護石俱全,決定在此休息片刻。
  仍順稜線而行,在1820M處的分稜點又下錯稜線,GARMIN的mapsource電子地圖有偏移問題,昨天的桃林山之行即因此多走了不少冤枉路,這個偏移量並不是固定的,最大的距離有80~100公尺,而偏差方位東南西北有可能,浪費了半小時才回到正確的稜線上,這天就紮營在1756峰平坦稜線上,因為海拔降低溫度最低還有8度,晚餐後還下了一場小雨,第一次搭起了外帳。
  隔天出發前往楓山,並希望能順利下到鹿野溪主流,這段未知的路沒問到有人走過的資料,雖然充滿變數還是要嘗試看看,1750M以下仍有路跡可循,行進的速度很快速,來到1550M重要分稜點之前“下切點A”有空的機油罐和些許垃圾,看見路跡離開稜線,一開始不敢走這條路,選擇繼續順稜線到最末端,發現往楓山的稜線出現斷稜無法通過,至於往嘉嘉代舊址雖然可行但是要留到最後的關頭才會走,猜測“下切點A”的路可以低繞過斷稜接上正確稜線,又回到剛剛的叉路口順著路跡急降,下降100公尺的高度後經過一間舊帆布獵寮,再繼續降高度後發現無法繞到正確的稜線,這條路可能是從法範山登山口附近的林道直下溪底再爬上來的,辛苦重裝折返至稜線上,突然間又抓到一隻彩色八支腳,回到稜線末端準備強行下降斷稜,先朝嘉嘉代方向走約30公尺再橫繞山腰,有獸徑痕跡,竟然不太難就繞過去正確稜線,1個多小時的時間就這麼浪費掉,之後的稜線已完全無人跡,地形和林相也不如前,地面充滿石塊斷稜處處,行進速度變慢很多,隨著楓山漸漸接近喜歡勾人的黃籐也出現,即將接近三角點前稜線也變成充滿石塊的瘦稜,路旁遺留的舊雨布年代也很久遠。
  楓山標高1221公尺(T67/248196/2530384)因其南側有內本鹿古道的“楓駐在所”而得名,設有三等三角點7155號,聯勤測量隊的測量報告記載的座標和高度都是錯的(247486/2530573、1245M),不知30年前的大測量發生了什麼問題,反而是40年前的聯勤5萬分一地形圖標示的才是正確的,三角點設在寬度僅2公尺的瘦稜上,因樹木阻隔展望不佳,應該很久沒人來了,在此煮麵吃,隨即下鹿野溪,楓山還要再下降800公尺才能到鹿野溪河床,一路上自1550M分稜點以後即沒有發現近期有人走過的痕跡,完全都要自行摸索,朝西順稜線邊緣下降,大小石塊佈滿山坡,這裏的樹林很乾燥,已不像1500公尺以上的潮濕霧林景觀,幸好坡度還沒陡峭到太難走,一直注意布農尋根運動走過的痕跡,看他們的資料標高600~700公尺間會遇到古道,高度降低至760M終於遇到二戶石板屋舊址,不過還是遍尋不到下溪的路或新砍痕,古道也不知道在那裏,眼看將無法下到溪底,走到這裏已經不可能折返延平林道,硬著頭皮也要下去,出發前一晚在地的布農人古先生已表明楓山的東支稜沒辦法下溪,而西支稜也只有他們走的路能下去,輕裝順稜線上下左右找尋,所幸真的出現新的砍痕,估計是不過幾天前才剛走過的,不像是相距一年以上尋根運動的舊痕跡,沒別的辦法了,只好跟著新砍痕一路陡下,經過的樹幹上刻有“泰山”字樣,因為還背著大背包有幾處很危險,能下去就好了很努力跟到路跡,辛苦的下到美麗的瀑布旁以為得救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古道上的“優男?”(優男瀑布),休息照像,此處可清楚看見鑿在岩壁上的古道通過瀑布的上緣,比我們的位置高約60~80公尺,但剛才下山時一定有穿越古道卻完全沒注意到,才高興沒幾分鐘就發現直線距離僅僅170公尺之外的鹿野溪主流有一段落差存在,沒辦法直接走支流下去,因為支流最後是用瀑布的方式注入主流,要下到近在眼前的鹿野溪還要越過瀑布阻隔,有一點想跳下去的衝動,難關真是一關接著一關,又從腳印和刀痕找到不明顯高繞的路,又再爬高約50公尺幸好岩壁上有踏痕可跟,還發現一條新繩子確保,之後終於順利下切到溪邊的樹林,台地上赫然出現一座使用中的大工寮,從裏面的物品猜測應該是調查台東蘇鐵的研究站,過年期間所有人都下山了,看看時間已是下午4點決定在此夜宿一晚,有水又有桌子的地方可說是6天以來最高級的營地,取水時發現鹿野溪水量很大,該不會被困在此地吧!都2月了還有如此水量,看起來夏天要來此只能直接游泳或乘坐直升機了,而距此地不遠的鹿野溪河床還真的有一個直升機停機坪。
  最後一天順著鹿野溪下山,假期只到今天隔天就要上班,有一定要走出去的壓力,但是到紅葉村還遠得很,7點10分出發天氣晴朗,第一次渡溪時聞到濃濃的硫磺味,原來距離桃林溫泉僅1公里多,泡湯只能期待下次再來了,溪水很大流速又快每次過溪都很危險,仔細觀察前人留下的少數鞋印判斷路徑要如何走,要走到美奈田主山那條大支流的合流口直線距離有4公里,剛開始還算好走,為了方便涉水,乾脆整條路都不穿褲子反正也沒別人,有幾處要高繞過溪,所幸都能一一克服,最後還剩下300公尺已經能聞到順著河谷吹進來的燒草煙味,合流口就要到了,遇到最難的一關,高繞的路走一半沒路跡又不知最後能不能再下降至河床,折回河床再戰,一度沒別的路只能跳進溪水中,還好水沒估計的深,三個人走在一起很勉強才渡過既湍急又深的溪水,沒有達到腰部以上驚險的過了難關,共花了4小時才到達合流口,心想難關總算都過完了,合流口風景很秀麗,陽光直射之下十分炎熱,午餐後爬上石壁接上小徑,隨即走在古道上,這一段路GPS訊號差到無法定位,幾處危險路段怕大背包撞到岩壁只能面向山壁小心通過,終於能慢慢放鬆心情欣賞壯麗的山谷景色及鬼斧神工的古道,炙熱的太陽讓溫度回升到夏天的水準,前幾天在山上才冷的要死現在卻又滿頭大汗,古道一路爬坡還好背包已輕了很多,從合流口海拔約300公尺逐漸升高至500公尺,1小時30分後到達林務局工作站行車終點,因為我們的車子沒有開進這條路還停在上里的大鐵橋附近又順著水泥路走到近4點才到達大馬路,小林一個人去開車,等待時看見中巴載來一整車觀光客在此愜意的漫步,7天來上上下下終於又回到海拔僅240M的低點和此行最高點小禿山三角點相差達2350M,可以說一路從高山走回平地了,最後一天雖然只是從標高約385公尺的蘇鐵研究工寮下降140公尺到平地,不過直線距離卻有8.7公里遠,最後一天走出來也是不輕鬆的,回程從台東一路到屏東林邊時間已經是晚上8點多,小林和楊兄留下接受陳新安大哥的接待,為了趕上最後一班的火車我就從枋寮自行回家了。
  此行在楓山北側的1550M分稜點雖然走錯路,但又因此找到通往這一帶的另一條路,同樣的下鹿野溪的過程也是找不到內本鹿回鄉下溪的路才碰巧找到蘇鐵研究站,探勘的樂趣就是充滿著無限可能,回程的鹿野溪溯溪和部分古道有很高的危險性,一失足即成千古恨,要來這種人煙罕至的區域登山,先要有心理準備,這條路線不是一般人都能走的安全步道,很多狀況例如:山路難尋、土石鬆動、地圖不準確、GPS收不到訊號、找不到水源等諸多狀況,感謝小林一路上帶頭找路,並負責料理三餐安排交通接駁等等,至於大老級的楊哥更是一路負重照顧二位後生小弟,在桃林山和楓山三角點拿出來的大蘋果,那滋味真是令人難忘阿!也要感謝行前詳細告知內?鹿回鄉路況的延平鄉在地人古總結先生,還有和原山回程後分離的吳領隊和南搜阿堂也是該感謝的人,感謝阿堂兄準備了美味充足的伙食,有的吃才有體力爬山,當然在43K工寮分別的小花兄弟也謝謝你們的祝福!




和原之前的綠色瀑布

1221-50


優男山以南的稜線,天然的通道。



這樣的森林還算好走,位置在楓山北方稜線。
1221-53


楓山三角點只不過是一塊不起眼的石頭

1221-51

 

內本鹿古道,驚險刺激!

瀑布上方的古道,地點在蘇鐵大工寮附近。

西亞欠山旁將乾涸的第三池,直昇機降落區在中間沒有石頭的地方。

乾枯的第一池,有水時最大水深有20公尺,雨季會是個好營地。




第二池也很乾燥,同樣也是像臉盆的凹陷谷地。




鹿野溪就快到了
1221-52

蘇鐵研究站,此時沒有人在。

鹿野溪奔騰的河水
鹿野溪